西湖大学王睿:氟化异丙醇钝化 QFLS证明非辐射复合损失抑制

发表时间:2025/8/21 16:40:55

研究背景与挑战

PSC商业化的关键瓶颈在于缺陷钝化制程的再现性不足。本研究针对此领域面临的三大核心挑战:

1. 表面状态变异性:钙钛矿薄膜表面状态在不同批次、操作者间存在显著差异,即使微小的制程波动(温度、化学计量比、湿度)都会导致截然不同的缺陷分布,使钝化效果难以重现。

2. 最佳钝化剂浓度控制困难:传统策略需在缺陷修复与电荷传输间找到平衡点(最佳浓度C*),但表面状态变异导致既定最佳条件无法跨实验重现,甚至产生负面效果。

3. 常规钝化模式的固有限制CP模式下钝化剂浓度变化显著影响其分布与能级对齐,影响再现性。过量钝化剂易形成残余粉末和低维相,导致界面电阻过高、器件性能下降,并存在初始稳定性问题。


研究团队与解决方法

这项关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缺陷钝化策略的研究,由西湖大学王睿和浙江大学薛晶晶教授共同领导的团队所完成。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尖期刊 《自然能源》(Nature Energy上。

研究团队提出「饱和钝化」(Saturated Passivation, SP)新策略,采用创新两步法解决上述挑战:

第一步:活性调控

使用氟化异丙醇(FIPA)降低钝化剂分子的反应活性和渗透能力,允许使用高浓度钝化剂确保所有表面缺陷充分钝化,同时避免过度反应和有害低维相的过度形成。

第二步:精确清洗

采用FIPA与异丙醇(IPA)混合溶剂进行漂洗,精确去除多余的非结合钝化剂分子,实现缺陷饱和钝化并保持低维层在适当厚度。


重点研究成果

                                              圖片2.png

Fig. 3i


1. FIPA溶剂的机理FIPA中氟原子与铵盐钝化剂形成强氢键(H–F氢键),竞争性抑制钝化剂与PbI2的过度反应,有效降低钝化剂反应活性和渗透能力,避免有害低维相过度形成。

2. 显著拓宽操作窗口 SP策略对钝化剂浓度偏差具有高容忍度,相较传统CP模式提供更宽广的适当浓度范围,大幅提升制程再现性。

3. 器件性能

4. 广泛普适性验证 SP策略适用于:


实验步骤与过程

圖片3.png

圖片4.png

Fig. 4j


1. 钙钛矿薄膜制备 采用两种主要沉积方法验证SP策略普适性:

制备环境涵盖氮气手套箱(高纯度)和空气环境(25-30%湿度,模拟实际生产条件)。

2. 器件组装

3. 性能测试 标准条件下测量J-V特性曲线,获得PCEVOCJSCFF等关键参数。所有测量均未经预处理,并特别针对1 cm2大面积器件进行工业化潜力评估。

圖片5.png


表征方法与结果

准费米能阶分裂 (Quasi-Fermi Level Splitting, QFLS)

评估钙钛矿薄膜缺陷钝化效果与非辐射复合损失抑制能力,QFLS提升直接关联器件VOCFF改善。

100 mM PEAI/FIPA处理的钙钛矿薄膜QFLSfilm改善幅度达17.5 mV,明显优于PEAI/IPA处理的12.8 mV。清洗步骤会因PEAI粉末溶解或2D相降解而降低改善幅度,但IPA清洗后的QFLSfilm改善幅度略高于FIPA清洗SP处理后薄膜QFLSfilm持续改善,PL光谱中未观察到明显2D相发射峰,证实钝化效果稳定。

圖片6.png

S 12 展示100 mM PEAI/FIPAPEAI/IPA处理薄膜在未清洗、FIPA清洗、IPA清洗三种条件下的QFLSfilm改善对比。PEAI/FIPA未清洗样品显示最高改善值(17.5 mV),直观呈现不同溶剂处理与清洗步骤对缺陷钝化效果的影响。


圖片7.png

光焱科技最新发表QFLS-Maper,分析材料潜能上限!

Enlitech QFLS-Maper让您以具竞争力的1/5成本优势,就能获得空间分布测绘能力与QFLS成像技术,清晰展现准费米能级的空间分布状况,让材料质量好坏一目了然!

追踪我们的动态,第一时间获得信息!


电流密度-电压 (J-V) 曲线

表征太阳能电池核心性能参数,反映器件电荷传输与整体光伏性能。

SP策略显著提升各种PSCsPCE表现。Cs0.05FA0.95PbI3 p-i-n结构器件经PEAI-SP处理后,PCE达到25.5%VOC = 1.17 VFF = 83.00%JSC = 26.30 mA cm-2)。该策略对不同组分钙钛矿(20% FAPbBr340% MAPbBr3掺杂)、不同制备方法及不同环境均展现优异通用性。SP钝化有效降低迟滞现象,归因于缺陷钝化抑制离子迁移。

圖片8.png

4a 展示参考器件与PEAI-SP处理的Cs0.05FA0.95PbI3 p-i-n结构器件J-V曲线对比及PCE统计直方图。SP处理器件曲线更加「方正」,显示更高填充因子和功率转换效率PCE分布更集中且平均值更高,突显SP策略在提升器件性能和可重复性方面的显著效果。


外部量子效率 (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 EQE)

不同波长光照下将入射光子转换为输出电流的效率,直接反映器件光谱响应能力与太阳光利用有效性。测量采用EnliTech QE-R量子效率量测系统

圖片9.png

EQE光谱数据支持J-V曲线测得的JSC值,进一步验证器件在各光谱区域的性能表现,确认SP策略处理后器件的光电转换能力。

圖片10.png

S 22a 展示Cs0.05FA0.95PbI3 p-i-n结构器件EQE光谱。器件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区域(约300-850 nm)展现高量子效率,峰值接近90%,证实器件在该波长范围具有高效光吸收和电荷收集能力。


最大功率点追踪 (MPP tracking)

在恒定光照和偏置电压下监测器件电流输出随时间变化,评估长期运行稳定性,特别是加速老化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模拟加速老化测试条件下(65°CN2手套箱中0.8倍太阳光照),SP策略展现稳定性。SP器件在1000小时测试后仍保留超过80%初始PCE,而传统钝化(CP)器件在最初260小时内PCE急剧下降,甚至低于对照组,归因于钝化剂过度渗透。SP器件初始稳定性明显优于CP器件,源于钝化剂渗透减少。

圖片11.png

S 34 比较未封装对照组、CPSP器件在加速老化测试中归一化PCE随时间变化。SP器件PCE衰减速度最慢,展现最佳长期稳定性,而CP器件在测试初期即显现明显性能下降。


其他表征

1.            角分辨X射线光电子能谱 (AR-XPS) :分析钝化剂分子在钙钛矿薄膜中的深度分布和穿透能力。证实FIPA-SP模式能高效移除深层PEAI,表面残留最少,增强钝化可重复性。( 1d)
圖片12.png

2.            X射线绕射 (XRD) :分析钙钛矿薄膜经钝化剂处理后的晶体结构变化和2D相形成。证实FIPA显著抑制PEAI粉末峰和2D相形成,有效抑制相变发生。( 1e)
圖片13.png

3.            光致发光光谱 (PL) :评估非辐射复合损失抑制情况,PL强度反映缺陷钝化效果。显示FIPA具有钝化剂分子去除能力,IPA体积比增加时PL强度逐渐增强。( 3g)
圖片14.png

4.            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直接观察钙钛矿薄膜表面形态变化,特别是PbI2富集区域转化情况。证实FIPA抑制PEAI反应性,处理后PbI2富集区域(亮区)仍部分存在。( 1g)
圖片15.png

5.            核磁共振波谱 (NMR)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 :研究溶剂、PbI2和钝化剂配体间分子相互作用机制。证实FIPA中氟原子与铵钝化剂形成强氢键,竞争性阻碍低维相形成。( 2f)
圖片16.png

6.            光伏参数统计分析 :评估SP策略的通用性、可重复性和适用性。证实SP策略在各种器件中表现优异,1 cm2大面积PSCsPCE21.6%提升至24.5%(S 24a)
圖片17.png


结论

研究团队成功开发饱和钝化(SP)策略,有效解决PSCs传统钝化方法因表面状态变异导致的效果不一致问题,显着提升器件效率、稳定性和重现性。

核心创新突破:

1. FIPA溶剂的关键作用:氟化异丙醇(FIPA)显着降低钝化剂分子与钙钛矿反应活性,相比传统异丙醇(IPA)确保缺陷钝化且不干扰电荷传输。FIPA拓宽操作窗口,使策略对钝化剂浓度变化、沉积方法和兼容钝化剂具有高耐受性,展现优异通用性。

2. 器件性能:实现多项效率突破:n–i–p低带隙PSC25.6%p–i–n低带隙PSC26.0%p–i–n宽带隙PSC23.0%1 cm2大面积PSC24.5%SP策略提供更宽钝化剂浓度操作范围(20-100 mM PEAI浓度下效率稳定保持25%),有效抑制迟滞效应,显着改善大面积器件性能。

3. 优异稳定性表现:加速寿命测试中(65°C0.8太阳光照、N2环境),SP器件1000小时后仍保持超过80%初始PCE,而传统钝化(CP)器件在前260小时内显着衰退,甚至劣于未处理对照组,归因于SP策略有效减少钝化剂过度渗透。

4. QFLS显着改善SP处理薄膜显示持续QFLS改善,100 mM PEAI/FIPA处理的薄膜QFLSfilm改善幅度达17.5 mV,明显优于PEAI/IPA12.8 mV,在降低开路电压损失方面展现可重现的效果。



文献参考自Nature Energy_DOI: 10.1038/s41560-025-01791-z

本文章为Enlitech光焱科技改写 用于科研学术分享 如有任何侵权  请来信告知


版权所有©2025 光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沪ICP备2021022654号-3    sitemap.xml    管理登陆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