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成功案例
前言香港理工大学 Prof.李刚团队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中发表了一项研究结果。混合供体/受体材料。关于非共轭环受体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的深入研究,研究人员通过在受体前体中加入20 wt%的PTQ10聚合物供体,将器件的功率转换效率(PCE)从15.11%提升至16.03%。然而,使用相同比例的PM6却导致效率显著下降,表明在考虑垂直分布时热力学因素的重要性。通过将活性层材料更换为PBQx-TF/TBT-26和PTQ11,并使用相同的加工策略,研究
有机-无机混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VSCs)效率自2009年3.8%提升至认证PCE 26.15%,展现竞争潜力。然而,溶液处理材料不稳定性阻碍商业化。溶液老化影响钙钛矿层性质及PVSCs性能,故开发稳定前驱溶液至关重要。 南昌大学陈义昌团队于Angewandte发表的研究(DOI: 10.1002/anie.202411708)中,探讨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VSCs)前驱溶液稳定性的创新方法。其中提出虽然有多种延长保质期策略,研究团队发现两步法前驱溶液老化更显着,因异丙醇更易引发副反应,针对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因低成本、高PCE和低温制造等优势成为光伏研究焦点。近期PCE已超26%,展现商业化潜力。倒置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因成本效益高、适用于大规模印刷而受青睐。其中,电子传输材料(ETM)在电子收集、缺陷缓解和保护钙钛矿层方面至关重要。倒置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中常用的ETL材料C60需要耗时昂贵的热蒸发沉积,不利于大规模生产。为解决此问题,我们设计了创新的溶液可加工ETM,将非富勒烯受体片段嫁接到C60上。BTPC60表现出优异的溶液加工性能和分子堆栈,形成高电子迁
在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领域,实现高效率和稳定性仍然是一项重要挑战。相较于常规结构的太阳能电池,倒置结构的OSC展现出巨大潜力,能够将高效率与增强的稳定性结合。然而,尽管稳定性有所提高,倒置结构OSC的效率仍落后于传统结构OSC,主要受限于电子传输层(ETL)的性能。 南开大学暨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陈永胜老师团队于2024年9月号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Volume 34, Issue 36,DOI: 10.1002/adfm.202409699 )探
前言有机光伏(OPV)电池因其轻薄柔性、可印刷等优势,被视为具潜力的下一代可再生能源技术。然而,效率和稳定性不足一直制约着OPV的商业化应用。中科院侯剑辉团队发表在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29 Mar.Doi:10.1002/aenm.202303605)上的研究成果显示,通过在非富勒烯受体材料中引入吡咯环,可以显着提升有机光伏(OPV)电池在室内光照下的发电性能。研究团队设计合成了两种新型材料FICC-EH和FICC-BO,并发现它们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
前言近年来,钙钛矿和有机太阳能电池(PSCs和OSCs)因其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潜力而备受关注。然而,界面缺陷和非理想的能级排列等问题仍然限制着器件性能的进一步提升。香港理工大学李刚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1 Sep. doi.org:10.1038/s41467-024-51760-5)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他们利用界面工程技术,通过共吸附自组装单分子层(SAMs)成功提升了太阳能电池的性能。该团队采用PyCA-3F和2PACz分子进行共吸附,形成了一层功能化的超薄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