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VOC与QFLS不匹配:拟态J-V曲线在HTL结构的应用

更新时间:2025-10-13      点击次数:57

前言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因其优异的光电转换效率和制备工艺简便性,已成为光伏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然而,提升开路电压(VOC)并确保长期稳定性仍是关键技术挑战。空穴传输层(HTL)的材料特性和界面工程直接影响VOC和填充因子(FF)表现。近年来,准费米能级分裂(QFLS)映射和拟态电流-电压(pseudo-JV)曲线等先进表征技术为HTL结构优化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工具。


QFLS与开路电压的关联机制

QFLS定义为导带电子准费米能级(EF,e)与价带空穴准费米能级(EF,h)的能量差,反映光生载流子的化学势能分布。理论上,QFLS应等于器件开路电压(VOC = ΔEF/q),但实际器件中因接触和传输层的电化学势损失,两者存在不匹配现象。通过测量QFLS,研究人员能直接量化太阳能电池的辐射与非辐射复合损失,精确识别电压损失来源——区分材料体复合与界面问题的贡献,为VOC优化和材料选择提供量化依据。

摆脱VOC与QFLS不匹配:拟态J-V曲线在HTL结构的应用

取自:光焱科技EnlitechQFLS准费米能级分裂技术指南:评估光伏材料性能上限 太阳能电池性能表征与效率提升的关键参数分析


HTL结构改质的研究进展

1.溴取代自组装单分子层的界面工程

新加坡国立大学侯毅(Yi Hou)教授团队(2025在宽禁带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中,采用溴取代策略修饰自组装单分子层(SAM)末端基团。研究显示,DCB-Br-2处理能有效调控SAM与钙钛矿的界面相互作用和能级匹配,显著减少非辐射复合并加速空穴提取。稳态光致发光(PL)和PL量子产率(PLQY)测量结果表明,DCB-Br-2处理后的钙钛矿薄膜展现最高PL强度和QFLS值,甚至超越裸钙钛矿薄膜,直接证明缺陷钝化和空穴提取的改善效果。

摆脱VOC与QFLS不匹配:拟态J-V曲线在HTL结构的应用

取自:Surpassing 90% Shockley–Queisser VOC limit in 1.79 eV wide-bandgap perovskite solar cells using bromine-substituted self-assembled monolayers-Fig.3e


光强度依赖PL测量所提取的pseudo-JV曲线进一步验证,DCB-Br-2能有效降低HTL/钙钛矿界面的伪填充因子(p-FF)损失。该研究在1.79 eV宽禁带电池中实现1.37 V开路电压,VOC损失仅0.42 V,超越Shockley-Queisser极限的90%,非辐射复合VOC损失降至0.13 V

摆脱VOC与QFLS不匹配:拟态J-V曲线在HTL结构的应用

取自:Surpassing 90% Shockley–Queisser VOC limit in 1.79 eV wide-bandgap perovskite solar cells using bromine-substituted self-assembled monolayers-Fig.3c


2.QFLSVOC不匹配的机制解析

德国波茨坦大学Dieter Neher教授团队(2019深入探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QFLSVOC的不匹配问题。研究发现,测得的QFLS显著低于辐射极限,主要复合机制为非辐射复合,尤其集中在钙钛矿/电荷传输层界面。此不匹配源于能级偏移和界面复合加速。研究强调,外部VOC并不全反映吸收层复合机制,可能导致对复合行为的误判。通过实验与漂移-扩散模拟验证,理想匹配且阻挡的传输层能避免VOC饱和并消除QFLS-VOC不匹配。

摆脱VOC与QFLS不匹配:拟态J-V曲线在HTL结构的应用

取自:On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Open-Circuit Voltage and Quasi-Fermi Level Splitting in Efficient Perovskite Solar Cells-Fig.3


3.高光谱QFLS映射的界面损失可视化

意大利帕维亚大学Giulia Grancini教授团队(2022采用高光谱QFLS映射(Δμ映射)技术,可视化和量化反向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界面的非辐射损失。该技术能直观观察不同有机钝化剂(如苯乙基铵PEAI)对QFLS空间分布的影响,量化其对光伏性能的提升作用。QFLS映像清晰显示界面缺陷的有效钝化和非辐射复合的减少,为界面工程优化提供空间分布信息。

摆脱VOC与QFLS不匹配:拟态J-V曲线在HTL结构的应用

取自:Imaging and quantifying non-radiative losses at 23% efficient inverted perovskite solar cells interfaces-Fig.3a-f


4.双功能聚合物添加剂的通用性改质

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逄淑平教授团队(2024开发了通用性双功能聚合物添加剂,显著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QFLS,使VOC接近Shockley-Queisser理论极限。该添加剂通过同时钝化阳离子和阴离子缺陷,将钙钛矿薄膜从强N型转变为弱N型,优化能级匹配并有效抑制体非辐射复合。QFLS量化分析能直接评估不同处理方法对非辐射复合能量损失的贡献,为材料设计提供精确指导。

摆脱VOC与QFLS不匹配:拟态J-V曲线在HTL结构的应用

取自:Enhanced Quasi-Fermi Level Splitting of Perovskite Solar Cells by Universal Dual-Functional Polymer- Graphical Abstract


QFLS-Maper技术在HTL开发中的应用

QFLSpseudo-JV作为非接触光电表征手段,能穿透复杂器件结构,直接揭示材料固有光电潜力及各层对整体性能的影响,避免传统电学测量中接触和传输层问题的干扰。

摆脱VOC与QFLS不匹配:拟态J-V曲线在HTL结构的应用

现代QFLS-Maper设备在HTL结构开发中提供三项核心功能:

1.QFLS分布映射:数秒内呈现材料QFLS空间分布图像,直观显示样品均匀性和缺陷密度。比较不同HTL结构(如传统BCP与改质BCPS)的QFLS映射图,可发现改质HTL显著提升QFLS中心值(提升超过10 mV),并使QFLS分布的半高宽(FWHM)明显变窄,直接反映界面复合抑制和材料均匀性改善。此可视化能力使研究人员快速识别界面缺陷分布,定量评估不同改质方法的效果。

2.拟态电流-电压曲线:通过光强度依赖PLQY测量,两分钟内构建不受电极或传输层影响的pseudo-JV曲线,预测材料理论效率上限和潜在填充因子(pFF)。HTL结构改质后,若pseudo-JV曲线曲率趋于理想,预示器件FF将显著提升。即使未完成完整器件制备,仅通过QFLS映像和pseudo-JV曲线,即可对HTL改质方案的VOCFF潜力作出快速准确判断,有效筛选具潜力的材料组合和工艺条件。

3.分层检测能力:支持制备过程中不同阶段(裸吸收层、吸收层/HTL堆栈、吸收层/电子传输层堆栈等)的QFLSpseudo-JV测量。精准定位电荷复合损失的具体位置,理解每层材料对器件性能极限的影响,为界面工程和材料优化提供直接实验依据。

摆脱VOC与QFLS不匹配:拟态J-V曲线在HTL结构的应用


技术展望

QFLS分裂映像与pseudo-JV曲线等表征技术正重塑光电薄膜材料的研发模式。这些技术深入揭示材料内在光电物理机制,特别在HTL结构改质领域,提供定量分析和预测能力。随着先进表征工具的普及,太阳能电池研发效率将显著提升,加速高性能、高稳定性光伏器件的商业化进程。



参考文献




版权所有©2025 光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沪ICP备2021022654号-3    sitemap.xml    管理登陆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